网上报名 | 设为首 | 加入收藏
  • 首 页
  • 学校概况
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校务管理
  • 德育之窗
  • 教学教研
  • 师生园地
  • 党建之窗
  • 办学成果
  • 校长信箱
  • 政务公开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» 教学随笔 » 家庭教育之我见——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
    家庭教育之我见——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
    • 作者:管理员 更新时间:2014/1/7 14:55:30 【字号: 】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
      家家都有儿女,家家都需要教育孩子。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,每个家庭都会面临教育孩子的问题,父母的要求越高孩子成才的可能性越大,什么样的孩子才算好孩子,没什么定论,最终一个孩子只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、自食其力的人,懂得感恩,知道回报社会就是一个有用的人,就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。

       曾经看到这样一幕:一家三口非常温馨的在等公交车,我看到他们的女儿扎了满头的小辫,在父母跟前撒娇,这个孩子在我眼里无疑是我见到的少有的丑孩子,我对女儿说这么丑的孩子再怎么打扮也不漂亮,何必费那么多功夫。女儿语出惊人:人家自己又不感觉丑。是啊,没有一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,孩子在父母眼里没有丑陋的。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:漂亮的孩子总是让人们关注,总想多看两眼,丑孩子大部分人会觉得多看一眼都是浪费时间。爱自家孩子是人之常情,爱别人孩子除非这个孩子有特长,有招人爱之处。

       在女儿呀呀学语的时候,我曾一遍又一遍的对孩子说:“小小一点点,何时能长大”,看着那么小的孩子,我感觉把她抚养大是多么遥远的事啊?外甥女在女儿满月的时候和她妈妈一道来看我们,见到她好惊奇:“我见到的小孩大部分都是单眼皮,她怎么就是双眼皮?”小时候的她真是人见人爱,在家里大人更是喜欢的不得了,穿什么都好看,二岁多她爷爷奶奶就给教了一百多首诗词、儿歌。还记得她三岁时我们去姨妈家拜年,她有板有眼的给大家演唱“三大纪律八项主意”,大人疏忽,没给她连续打拍子,还受到她的批评。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。我把她带到学校,开会时她一进办公室就指着墙上的贴画说:邓小平、江泽民,校长和同事好惊讶,她怎么会认识这些领导人,原来上学前她生活在爷爷奶奶家,爷爷最爱看新闻联播,领导人经常在新闻中出现,就被她无意识的记住了。这孩子从小就很顽皮也很聪明,洗澡时她把大人调的水流集中的情况命名为主干道,把走路时突起的部分叫做“格朗地”,让人觉得形象好记忆,成了我家的专有名词。孩子很多方面是一种天性,比如她的灵气,不用人教,从小很多大人用套话想让她上当,她往往反应很快,不容易上圈套。当然孩子很多坏习惯也让我感觉很无奈,她比我小时候有个性多了,我们小时候条件差,家长做什么吃什么,从来不挑食。我女儿可不这样,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挑食,不好好吃饭,那时候爱吃方便面,现在几乎不吃面条,宁可饿着不爱吃的也不吃,隔三差五,她的狼朋狗友就约她出去吃一顿,要不然又时候我会感慨---现在这些孩子不比学习,专比谁花钱多办事少,贪图享受,缺乏吃苦精神。对于九零后的孩子比聪明已经没有什么意义,能出成绩是肯下功夫的,勤奋的孩子会取得好的成绩。

       目前城乡教育差距还是相当大。我是农村中学的老师,同时又是城市孩子的家长,通过对比我发现不比不知道,一比吓一跳。农村孩子享受到了国家富民政策带来的好处,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全免费,包括寄宿制中学连住宿费都不收,很多孩子家里的地被占了盖楼房,失地农民住进了楼房,非常满足,对孩子学习放松了,孩子手中的零花钱宽裕了,他们不是用来买书,而是用来买各种零食,学习风气空前下降,很多孩子对学习无所谓,认为没文化没关系,男孩出外开挖机一月能挣好几千,比当老师挣钱容易,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。

       城市家庭却不敢放松对孩子的教育,目前城市就业形势非常严峻,普通大学毕业找不上工作的情况越来越多让家长越来越忧虑,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考不上高中就考不成大学,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啃老族呀。我身边一些成绩不够理想的初二学生的家长已经开始发狠,利用初二寒假给孩子进行恶补,有些甚至预交了初三一年各门主课的辅导班的辅导费,就图一次报的多有优惠。我问孩子家长,你们征求孩子的意见了吗,这样报有效果吗?我告诉他们要想提高孩子成绩最主要的是要抓好课堂,课上认真听课,有疑问集中一些问题找老师少量辅导几次就行了,那样是最有效的。可是他们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。他们说孩子听课爱发呆,自己恨不得一天24小时盯着孩子学习,可怜的中国城市的家长和孩子,因为成绩不理想,他们失去了快乐的假期,放假每天还要机械的早起,因为没考好,在校老师按成绩梯度留作业,本身要比学的好的同学多写作业;因为成绩不理想,被迫参加家长给强制报的各种辅导班。

       城乡孩子对于初中毕业的态度也截然不同,城里孩子被告知单科成绩考不过40分不给发毕业证,农村孩子被告知只要参加中考就可以拿到毕业证。就这样两种不同的说法对于好学生可能没有任何影响,但是对于学困生表现差距却非常之大,城市孩子为了拿到毕业证,不敢轻易请假,学业不敢轻易放松,慎重答卷,最差还能混个初中文凭;农村孩子却不是这样,不想学的时候可以随意请假,平时考试就敢缺考,中考别人在紧张答卷他们还敢逍遥的睡大觉,自我感觉良好,学校居然不管表现如何,都能按时给这些学生发毕业证。

       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,城市大多数家庭响应党的号召只生一个孩子,独生子女相对比较自私,受到家庭中长辈的宠爱较多,到了学校完全不同,没人把你看得比别人特殊,你只是群体成员总数的N分之一,而且N越大你越不容易被重视。人们不禁要问实行计划生育之后人怎么还这么多,只能说我国人口基数太大,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现状,只能让我们的孩子适应社会。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是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”,通过比其他孩子多下功夫,成绩比其他孩子优越,只要能够考上中专、大学都可以名正言顺的等待转干,国家会根据我们所学的专业安排工作。现在的社会真的到了人比驴多的时候,多元化的社会多元化的选择,大学、职高大量扩大招生,三本院校、职业技术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,使一些浮躁的学子有了求学的地方,但是这些院校良莠不齐,相当一部分把经济效益看得比社会效益更重要,造成很多家庭的孩子交了钱学不到有用的知识。使这些孩子流入社会成了新的不稳定因素。农村家庭可以生两个孩子,经济条件好转,对于孩子的日常投资增加,使孩子形成好逸恶劳的习惯,中国的家长可能是全世界最溺爱孩子的家长,宁可自己吃苦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,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孩子肩不能扛,手不能提,身体素质和实际能力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孩子,作为家长和老师,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,中国的教育应该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,人不在多而在于精,少一些乌合之众,多一些精兵强将,时代呼唤我们必须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模式,要让孩子好学乐学,根据学生特长因材施教,培养多方面社会需要的人才,百花齐放,共同繁荣我国的教育事业。目前国家教育体制需要有所改变,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石,必须非常重视,从小学到中学学知识不是最重要的,重中之重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,小时候学的东西少一些没有任何关系,跟同龄孩子相比,也只是相当于得了普通疾病,在想学的时候通过补课很容易完成想学的任务。若是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那可是相当致命的,等于一个人患了不治之症,无药可救。国家如果重视了基础教育,在孩子有兴趣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、学习能力的学校进一步学习,相当于就业前的岗位培训。这样人人有学上,人人有职位,社会逐渐可以进入正常的教育体制之中。

       家长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最小的“官”,是最容易当上,却又是最不容易当好的“官”。目前很多地区学校都建立有家长委员会,这些家长委员会实际上起不了多大作用,只是在一些重要的会议上请这些家长列席参加。我们都知道要教育好一个孩子需要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共同合作,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孩子健康成长。其实真正的家长学校应该在孩子出生前就在社区中建立,那些准爸爸准妈妈应该提前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,并且随者孩子的成长在不同阶段参加不同年龄段孩子教育的学习班,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应该比孩子先学,同孩子一起成长,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,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培养出来是一个家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。可是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尴尬是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,城市中很多家庭会以孩子为中心,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设计,让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学习,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,又有防身术,不会被别人欺负,使孩子从小就背上了学习的负担,其实很多特长班都很注重兴趣培养,怕小孩子坐不住,通过游戏、活动等形式让孩子多参与,让孩子能喜欢上这些班,家长认为艺多不压身,孩子的天性在玩上,没有玩好就开始学习各种特长,使孩子不堪重负,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。农村孩子大部分还是一种放养式的教育,家长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,从小没有经过专业幼儿园的专业训练,生活懒散,不能形成良好的作息、礼貌、卫生、学习等生活习惯,自由散漫,学龄前教育对一个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,这种教育下虽然父母也期望孩子成才,但是家庭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,又没有把孩子送到正规幼儿园学规矩,使孩子从启蒙教育就没有跟上,造成孩子上小学到中学在思维训练、学习方式等很多方面始终跟城市孩子有一定差距。中国在英文中被称为——CHINA,被外界称为拆这拆那,到处都在拆迁,道路被拓宽,农田不断在减少,通过这种方式,不少失地农民获得经济补偿,分到多套楼房,表面看起来红红火火,中国城市人口由于这种方式超过了半数,逐渐摆脱了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局面,农村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城市人口快速增长,住进楼房的城市“农民”衣食无忧,但是骨子里受到的教育是根深蒂固,一时半时,根本改变不了,所以有识之士认为要让他们成为真正的“城市人”需要一代人的努力,从下一代才会真正受益,因此古人所说“择善为邻”千真万确,好的育人环境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年才能显现出她的育人效果来,说明教育是漫长的过程,需要潜移默化。

       据统计北大、清华等著名学府在二十年前农村孩子占的比例较高,而近几年农村孩子占的比例越来越低,90%以上的来自城市家庭的孩子,说明城市家庭在孩子早期培养方面还是比农村家庭有一定的优越性。

       作为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“种了别人的田,慌了自家的地”,老师比其他职业更忙碌,而且教育事业具有连续性,今天的工作和明天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关联,干完今天的工作要想明天的工作怎么干,每天面对吵闹的孩子,虽然有很多的乐趣,也会有很多烦恼。在学校我们把所有的耐心给了自己的学生,回到家里对自己的孩子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,成了半放养式教育,靠孩子的自觉和悟性,争气的孩子学习自觉,不辜负家长的期望,也能考上理想的学校。

      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,但是教育却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。也许就是因为教育需要长期性、连续性,经济发展后出现很多新生事物,在人们还没来得及甄别她们的利弊之时,她们却铺天盖地而来,让人措手不及,人们只能通过摸石头过河的方法逐渐筛选,好在现在是开放的社会,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多,不会的地方通过上网查询总会得到高手指点,

      小时候最爱听的一句话是“没有背景,就奔前景”,求人不如求己,一切靠自己,知道自己家庭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,自己将来想干什么全凭自己个人努力的结果。所以用心读书,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份工作。

      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的报道:南京有一个家庭三个孩子先后考上了清华大学,记者争相去采访,令记者想不到的是这位父亲告诉他们:“我的教育方式很简单,三个孩子是被打成才的,孩子不努力就用棍棒进行教育,最终三个孩子都考到了清华,我认为我的教育是成功的”。这位“狼爸”的教育方式显然不适合很多家庭,但对他的孩子却是使适用的。这样的教育我们在其他地方也听说过,四川有一对老夫妻,膝下有一个小孙女,父母都不在跟前,爷爷每天倒提着孩子的双脚让她双手着地向前爬行,为了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,不惜让孩子从两三岁就开始训练,对于孩子长身体需要的吃的从来不吝惜。老人的观点就是:我们老了,要让孩子有一技之长,以后可以在社会上独立生活。无独有偶。武汉也有一位狼爸,每天让不足10岁的孩子跑5公里,刚开始孩子有抵触情绪,后来越跑越轻松,而且身体素质明显提高,很少生病,跑步逐渐成了他的自觉行动。

       其实,家庭教育并无定法,不同家庭家庭背景不同、父母职业受教育的程度不同、经济条件不同,父母身体健康不同、脾气性格不同,诸多因素的不同,造就了不同家庭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,正如我们经常希望通过好学生介绍学习方法,让学困生向他们学习,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,实际上这种方法并不是很有效,在学校,我们经常倡导所有同学向学习优秀的同学学习,可是通过观察你会发现,的部分同学还是我行我素,榜样的力量非常有限,这时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。学习好的同学往往不是非常聪明的孩子,而是那些学习习惯非常好,有良好品质、意志力非常坚强的学生,他们有一定的吃苦精神,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,有良好的人际关系,善于团结周围的同学,在日常事物中,会组织同学开展有序活动,有一定组织能力,能够与他人分享成功果实,也能与朋友共患难,总有一些死党围绕在他的身边,这些孩子往往还有一些特长能在活动中展示,让一些同学羡慕他们。

    网站首页 | 设为主页 | 加入收藏 | 关于学校 | 校长信箱 | 后台管理
   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
    校址:德阳市八角井街道办柳江街502号 电话:0838-2601869 2601780
    Copyright 2013 德阳市通威第六中学 德阳五中旌南校区 All Rights Reserve